归途(2)

in voilk •  3 months ago

    上海的繁华街头,站在人群中,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的名字叫做李阳,一个从新疆阿克苏来的学生,怀揣着梦想和对大都市的向往,踏上了回上海的旅程。


    (AI绘画:失眠的人DALL·E 3 提供)

    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要回上海,只是觉得上海新疆好,而人,就应该往好的地方去。就像初中升高中,从来都只想着上位于阿克苏农一师中学,而没有考虑过离家很近的阿拉尔中学——师中学是南疆的重点高中,所有的人都说好,自然要去最好的学校啊!不过事与愿违。最好的学校并没有对的学习有啥帮助,除了收获了几个好兄弟,初尝相思之苦,在刀光剑影的生活中得到了些锻炼,别的一无所获。

    回上海我哥来接的。我们先坐一天一夜的长途汽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是三天三夜的火车。刚好有2个同学和同路。很明显,他们也很兴奋。有一个同学有些腼腆地问我哥:“上海人平时都穿什么鞋?”这个问题难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可能存在的差异,的脑子里只是觉得一切都很顺利,过去的19年很顺利,即使高中三年情窦初开对班花神魂颠倒无心学习时,偶尔用用功也能考出个不差的分数。

    未来会怎样?不知道。只是惯性地觉得,会一直顺利下去——有能力有热血,怕个鸟?坎坷个毛?“上海人没什么标准,想穿什么鞋就穿什么,只要自己舒服就行!”,我哥回答到。

    现在想来,这可能概括了上海人的特点:追求舒适精致的生活,同时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自己做何选择,别人也都尊重。我哥是1989年初中毕业回上海的,那时是第一批上海知青子女可以回上海,这个消息在当时的知青中造成巨大的轰动。爸妈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生怕政策有变,丝毫没有犹豫就送他回来了。

    当年的我哥和后来的都算是幸运的,户口迁移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上海这边得有人接收户口,爷爷奶奶还在,没遇到障碍。

    我哥的同学ZR因为是迁到上海舅舅家,舅妈怕他抢房子,在户口迁移前好像是做了公证的,约法三章才能搬户口。不过也不能怪上海的亲戚,那个(1989)年代上海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普遍小于5平米,大部分人已经是“螺丝壳里做道场了”,再被人分掉一块面积,那就要命了。从这点来看,ZR也算顺利,听说还有一些知青,上海这边坚决不肯接收户口,新疆人下跪磕头也没有用,怕有人回来抢财产啊!据说还有兵刃相见的。

    也是因为家里居住面积小和公用厨房和卫生间等奇怪因素,我哥ZR很少回上海家里。即使是暑假寒假。住房好像一直是上海人的痛点。平日里就拥挤不堪。像我爷爷家是一间3楼的9平米小阁楼,我们一家四口回来探亲时,是住不下的。夏天就搬个躺椅睡在弄堂里。还有一些人家,家里来人了,就得有人出去坐公交夜班车,在两个终点站之间往返n次,在车上睡觉,天亮了再回家。

    是5月底回上海的,为了让安心备考,在他的宿舍边上专门租了间房让复习,等到饭点再带去吃饭,万事不用操心。其实哪里学得进去,高中三年都没好好学过,也不信临阵磨枪有啥用,基本在房间里听听音乐发发呆,时不时跑到邮局给人打打长途。

    对自己是有预期的,因为英语根本就没学过,变量实在是太大,而上海是先报志愿后考试(新疆是先考试,考完老师开始对答案,学生估完分数后再填报志愿),无法估计,所以复旦交大之类的学校直接就被pass了。

    从小就想当老师。以当时的水平,发挥得好,华师大没啥问题,而上师大是闭着眼睛也能进的,所以根本没想过别的可能性,就等着教师生涯开头了。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VO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