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

in voilk •  28 days ago

    今天想了一天,下笔时才决定用“尖叫”这个标题。

    今天听了一个心理学直播,一个关于“心灯”的课程的讲解的直播,咨询师连了两个麦。
    第一个麦是她老公5年前突然去世,他还是独生子,她和两个孩子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接着她的爷爷和爸爸又相继去世。之前什么都不用操心的她还要出去工作养家,都来不及悲伤,以至于身体里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那时大女儿刚上初二,孩子也伤心呀,可是还要承受来自家里大人们的负面情绪,孩子慢慢发展成自伤自残了。
    看到孩子的这些症状,她才振作起来,四处求医问药。

    第二个连麦是个18岁的女孩,她说是一个和她有同样症状的朋友介绍来的,她本身有个固定的咨询师,但心中有两个疑惑,希望这个咨询师帮忙解答。
    这个孩子半点不良嗜好都没有,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也特别懂事,咨询师建议她去北京,她说妈妈为了给她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不想再花钱。
    女孩对颜色没有感觉,也没有爱好。她跟咨询师对话时思路特别清晰,声音好听也有礼貌,为了不说违禁词,她用英文讲述自己的情况。
    咨询师详细询问了她发病时表现,她会抽搐、跺脚、尖叫、拍手。咨询师在帮她做放松和感知的练习时,抽搐和跺脚倒是感觉的不明显,那个尖叫、配合着拍手,虽然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隔着屏幕都很吓人!
    让人欣慰的是,咨询师很稳,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还鼓励她、安慰她。
    经过咨询师的引导,女孩在直播间发出了甜甜的笑声,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
    咨询师让她练习两周,然后再来连麦。
    直播间没有涉及女孩病情成因方面的内容,估计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各种压力、各种卷。

    真是让人心疼的孩子啊!

    双休迟迟不推行,减负越减越负。
    我闺女班级已知吃药的就有2个,划胳膊的有3个(初中时还有2个)。
    这都是她周围接触的多才了解的,那些接触不多的孩子里面又有多少不正常的呢?小学时还有1个跳楼和1个跳楼未遂的。
    祖国的花朵都快凋零了,谁来救救孩子们啊?!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VO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