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省份基建喊停,来看中国土地制度

in voilk •  4 months ago

    image.png

    图:yellowbird镜头里的武汉

    大家肯定还记得2023年底,工程领域的一个文,让行业人人自危。其要求12个债务省份在2024年要严控新建投资项目,除民生项目外不得新开工

    mmexportd488a9ac438c860008c9f7d6c2324d5a_17097710.png

    你我肯定疑问过,为什么要踩刹车喊停?为什么是2023年底提出?2023年前发生了什么?

    不就是2023年债务较重,地方没钱了,要化解债务,答案显而易见。确实这答案“易见”得有些过于“浮浅”,应该深潜下去,看到表象背后的复杂。

    要理解这种复杂,需要了解过去几十年我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理解过去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找到的问题症结。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发展得益于地方的“土地金融”制度,要理解地方的这种制度初衷,可以把地方看成一个公司,公司需要生存就得有收入。

    收入主要靠税收, 二十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强化了上头对税收的集中征管,简单理解有很大部分的收入被上头集中收走了。

    那地方这个公司,得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要发展要收入了,这个"其他"就是“土地”了。好在地方在土地开发中有垄断地位,那土地开发是怎么搞呢?

    先用自己的钱或者借钱搞基建,搞个开发区,在土地上开始修路画方块格子,就是所谓的片区规划。格子画好了,就开始卖或者租出去收钱了

    地方土地收入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搞产业、搞工业,搞制造业等建工厂,第二个就是卖地给开发商投资搞地产了。

    这两个方向,土地政策确不一样。

    第一增收方向,就是吸引企业来投资搞工厂,就需要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给足够吸引的优惠政策,不然他们就会去其他地方。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到处卖,不太受地域限制,这就是让建厂的工业用地价格得很低,才能吸引企业入驻。

    地方是看重好的企业、产业落地,就可以在未来持续创收,给地方纳税,同时增加地方就业,进一步增加地方的税收。这是地方看重的长期收益。

    而第二个增收方向搞房地产就是一锤子买卖了,这个受地域限制,有地段的稀缺性。策略上就是供应少,土地价格高,这个回血快,属于短期高收益了。

    这两个收入方向,一个是需要往下限走,一个往上限走,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构成了地方的土地收入结构,早前更多倚重产业落地带动房地产发展。

    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情况变了,08年危机以来,开启货币放松刺激经济政策,房地产和土地涨价,涨价让越来越多的钱流入房地产

    地方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这时真正成了“土地金融”了,此时地产对地方收入的侧重越来越大和重要,而且重点是回血周期短。

    国家的大基建硬要定个时代节点,我觉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由于房地产带来的收入更高,回血快,地方又拿土地去抵押不断借更多钱,搞更大的开发,建更多的更大的新区,承接更多更大的房地产。

    这在23年左右前没有什么问题,也因为这种模式带来了过去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但21年左右的地产暴雷带来的蝴蝶效应叠加疫情影响成了新的变量。这个变量在当前的各种复杂国内国际形势下又似乎让原本“房子可以一直涨,房子可以一直卖”的共识产生了裂隙

    说了这么多,回到主题,地方的债不是结果,而是发展的手段,早期这个发展主要靠产业带动,2008年后部分地区开始更偏重房地产带动,现在房地产出问题带不动了回血功能出问题了

    在部分地区,当前的债还是过去的发展模式的涟漪。从重点省份可以大概看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同在于东部沿海产业发达制造业聚集地,那边发展虽然也会有债务,但结构上地产的权重可能不那么大了。

    所以,是时候某些地区的基建建设需要踩刹车了,一来当前结果是原来倚重的地产回血出问题,二来也到了调整发展模式的时候。

    地方的发展,投资长期,倚重工业制造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做好服务业才是未来正途。看如今的淄博,还有尔滨,未来地方增加收入的模式、逻辑已经变了,大基建的时代或许从此落幕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VO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