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用户来说,其实并不关心大模型

in voilk •  2 months ago

    昨天的时候,收到视频号官方发的私信,说我的视频播放量突破66666,

    001.jpg

    这个数字对别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小小的鼓励,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正像我前几天曾经写到,现在做短视频,已经差不多融入到了我的生活,我做短视频,早已没了先前太过于功利的心,而是成为一种习惯。

    002.jpg

    我希望自己能将这个习惯,就像在Hive/Steemit上保持写作一样,一直坚持下去。

    我用AI人工智能软件,算来也有两年多时间了,这期间,我用过很多大模型,国外的包括Open AI 的GPT3.5、GPT4、GPT4o、O1、O3,Claude3.5、Claude3.7,Grok等,国内的比如百川、智谱、文心、kimi、DeepSeek等,总体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模型使用的感受差距,越来越小。

    嗯,我想说的是,按照这个发展下去,以后的大模型商家,不会有太多,估计存活下来,就那几家,更多的是基于大模型开发的应用,比如智能体等,至于普通消费者用户,直接接触大模型其实来说还是比较少,不仅不怎么会用,也不好用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辅导孩子写作业,碰到一些题目我不明白,或者需要查下资料时,我会用chatGPT去问,有时候要反复问几次,说比较多的话,才能让大模型把问题搞明白,给出合适的回答。

    我老婆看到我这样,就觉得很奇怪,说我这样做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拿起平板,拍照后问XX课堂,上边不仅直接给出答案,更有对应题目的视频讲解,非常方便。

    我想说的,这个就是大模型和应用之间的区别。像我这样,每天都在使用AI,使用大模型,按理说,已经非常熟练和使用,算是专业人士了,但在我老婆看来,还不如直接扫个二维码得出问题答案来的更直接,更方便。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大模型不适合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既用不好,也觉得不好用,就像我老婆那样的。

    至于对用户来说,什么才是好用的?就是基于大模型做好的应用如智能体,比如辅导孩子学习的,基于某个学科的智能体,使用起来很方便,让用户很容易就能得到想要的内容,这才是答案,这才是好的应用。

    但是说穿了,未来这些应用,底层都是用的大模型,但在用户看来,跟智能体应用打交道,远比跟大模型打交道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用户需要的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以及好的体验,至于什么样的技术和实现,其实不太不关心这些。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VOILK!